财新传媒
2013年10月08日 13:51

给宫崎骏的一封信

给宫崎骏的一封信


 

让我们和不能原谅人类的你一起活下去吧

宫崎骏:

您好

我看完动画《起风了》之后,理解了为什么你把它作为最后的一部作品。《起风了》一点也不像你,但是,它是你。

《起风了》讲述的是日本航空之父、零式战机的开发者堀越二郎年轻时的故事。主人公崛越二郎与一名美丽少女相恋,可是她罹患当时被视为绝症的肺结核。绝症,再加上充满动荡的战争环境,让爱情注定是悲剧。

爱情只是故事的表象,或者说,是一个幌子。...


阅读全文>>
2013年09月15日 19:30

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路

  蒋方舟/文

  大学四年,我听了无数次讲座和演讲。在所有这些演讲中,听众最多的,当然是那些创业成功者来做的演讲。

  演讲结束之后,有三个问题被问得最多:“第一,你觉得你成功的最大因素是什么?第二,你的公司去年的营业额是多少?第三,你们公司现在招人么?麻烦给一个发简历的邮箱吧。”而最有趣的是,所有这些以招聘和广告为目的的演讲,题目中一定包含着“梦想”两个字。

  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对“梦想...

阅读全文>>
2013年08月05日 10:43

爱情啊,你姓什么? ——80年代电影里的爱情

爱情啊,你姓什么? ——80年代电影里的爱情

 

  1980年,女导演颜碧丽拍了一部名为《爱情啊,你姓什么》的电影,如同每个孩子在走向成人的过程中必经的困惑发问。

十年浩劫之后,社会逐渐显露出正常的模样,人学会用情感而不是“毛选”去表达自己,用“身份”而不是“成分”去识别对方,《爱情啊,你姓什么》这部电影反应就是这种变化过程。

电影中讲了一趟去苏州春游的公车中发生的故事,车里有因为身份悬殊而被父母反对的年轻恋人,有“文革”中因假离婚而疏远的中...

阅读全文>>
2013年06月05日 11:27

择善而居

择善而居 蒋方舟/文
    前两天参加梁鸿老师新书《出梁庄记》的讨论会。中国、河南、梁庄,它是梁鸿老师的故乡,村庄里的人外出打工,足迹从内蒙古到深圳,布满了大半个中国。 讨论会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听众提问,一个青年男子说:“你们只一味强调农民工的可怜,去农村生活过就知道,农民的素质真的很低。” 这话当然政治不正确,不正确到了其他听众起身反驳的地步:“你去过农村么?” 男子说:“当然去过,农村的人都乱...
阅读全文>>
2013年06月02日 13:47

回到乌镇

回到乌镇

文/蒋方舟



 倘若这个世界还有原先,还有旧时的月色,还有过去的时光,这个地方便是江南。“茅盾在《故乡杂记》里写道。

茅盾是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人。他口中所谓江南,是地理上的长江以南,是文化上的杏花春雨,是记忆里的温柔富贵乡 

  江南终究是个梦。明末清初,清兵入关,对江南充满了羡慕与妒恨交织的复杂情感,江南是历朝文化中心,所以康熙要南巡、乾隆要下江南,大抵都有对汉文...



阅读全文>>
2013年05月28日 22:57

对不起,生为女人

对不起,生为女人

蒋方舟/文


 

 

张岱在《陶庵梦忆》里写过“扬州瘦马”的故事。“瘦马”不是马,而是贫困人家的幼女,因为羸弱,所以“瘦”;因为任人欺凌,所以是“马”。她们被买来不过十几贯钱,调习之后,再以成百上千的价格卖往全国各地。

张岱所写的,是挑选瘦马的过程。

“至瘦马家,坐定,进茶,牙婆扶瘦马出,曰:“姑娘拜客。”下拜。

曰:“姑娘往上走。”走。

曰:“姑娘转身。”转身向明立,面出。

曰:“姑娘借手睄...


阅读全文>>
2013年05月22日 23:37

睡眠是一种众生平等

睡眠是一种众生平等

 蒋方舟/文

 

   


 

 

  在历史上,失眠曾经是一件伟大而文艺的事情。巴尔扎克一天喝40杯咖啡,为了保持头脑的清醒。而费尔南多·佩索拉则说:“生命是一次伟大的失眠,我们做过的想过的一切,都处在半梦半醒的状态。”

  文学家们为失眠找了很多崇高而艺术化的借口,很多成功的人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从小养成的少眠习惯。据说爱因斯坦每天只睡1到3个小时,撒切尔夫人一天只睡4个小时,拿破仑的睡眠时间绝不超过...


阅读全文>>
2013年05月21日 22:36

三人

三人

 

蒋方舟/文

 


 

   

    最近读了格雷厄姆•格林的《恋情的终结》。

    故事以格林生命中一段真实的经历为原型。作者用了“the end of affair”做标题,而不是“the end of love”,因为他知道,爱是绵绵无绝期的,而一段感情,看得到开端,也清楚地说得出结束的时刻。

    格林在42岁那年和30岁的凯瑟琳相恋,凯瑟琳是六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亨利是一个百万富翁、一个有前途的政治家。

    凯瑟琳和格林一见...


阅读全文>>
2013年04月03日 09:00

大城市里的死与生

大城市里的死与生  蒋方舟/文

   前段时间看美剧《纸牌屋》,男主人公的老婆每天早晨都有晨跑的习惯,有一天,她非常自然地跑入了社区的公墓当中。     这个镜头让我印象很深刻。在国外旅游,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社区周围常常可以看到或大或小的成群墓地,其实也不甚肃穆,很多墓前杂草丛生,但感觉并不恐怖凄凉,反而很自然。我每路过一处墓地,总是进去转一圈,是出于非常自私的目的:在死去的人当中,能非常确凿地感受到自己在活着。...

阅读全文>>
2013年04月01日 17:52

伉俪

伉俪 蒋方舟/文             一周内之内见了几对伉俪。           第一对伉俪是小朋友,男生是我的大学同学,学建筑的,女生是他女朋友是同校同系的小师妹,个子高高的,脸庞洁净,和他们聊天,忽然很羡慕他们的生活:画图、参观、旅行。过年的时候,两人一起去了东南亚,他们先是共游印度,然后一个去了越南柬埔寨,一个去了泰国缅甸,分头旅行,结束之后分享彼此的见闻。        两个人有共同的爱好和经历,聊天永远不...
阅读全文>>
2013年02月14日 10:53

木心:原来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啊

木心:原来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啊

(今天是木心先生的生日,发文纪念)

 

 

 

蒋方舟/

 

 

版画家章学林60年代从浙江美院毕业。1980年来到美国,认识一个叫做木心的漂亮老头。木心写作,写得好,章学林很佩服。后来,章学林却对木心有了不满:“木心老师你什么都好,就是没有群众观点。”

木心立即回应:“群众没有观点。

章学林很气愤,他是延安文艺影响的一代,接受文艺是为了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七十年代还做过《华主席和我们心连心》...

阅读全文>>
2013年01月14日 14:22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蒋方舟/文

 

 

    看了《一代宗师》,如梦如诗,不愿眨眼,回想至今。上一次在电影院看电影看到如此沉溺,还是《安娜·卡列宁娜》,两部电影有相似之处,都是诗化的,疏密全在作者的一呼一吸之间。

 

 

    剧中宫二故事荡气回肠。复仇二字是中国人精神境界的上限想像,中国人不信宗教,血脉传承和宗法是中国人对于神圣的全部寄托。宫二把复仇的故事讲到美学极致。

 

 

    另一方面,...

阅读全文>>
2012年12月24日 17:47

作家真正的恐惧,是被“国家”所魇住

蒋方舟/文

 

站在诺贝尔文学奖演讲台上的莫言,不知道他是否有恐惧,恐惧的又是什么。

 

“对一位作家来说,真正的危险,与其说是来自实在的迫害,不如说他可能被硕大畸形的,或似乎趋于好转——却总是短暂的——国家面貌所催眠。”1987年,前苏联作家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时这样说。

 

布罗茨基出生于列宁格勒,早在青少年时期,他就给自己制定这样一个规则: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

阅读全文>>
2012年09月24日 11:45

我们的谎言是纯净的,不掺和一丝真相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居住在世界上最不公平的谎言国度里,每天早上穿越过静卧的河流和贴满领袖肖像的墙,上学去。他坐在教室,打开课本,抬起头,定下心准备聆听一番胡言乱语。

很多年之后,这个小男孩被这个国家驱逐,在异乡写作,用笔写下对祖国的爱与憎恶,审判喂养自己长大的所有谎言。

这个小男孩可能是很多作家,他也是作家尤里·德鲁日尼科夫。

苏联作家德鲁日尼科夫从小就是一个叛逆者,在高中毕业的历史考试中,他因...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28日 11:28

奖励

 

2012/7/27 DAY 3 蒋方舟

奥运会上,除了金牌和奖金,各国对于获得获奖运动员还有各种奇怪的的奖励:韩国运动员在奥运上获得奖牌可以免除兵役,白俄罗斯终身免费提供香肠,希腊、朝鲜等国为本国奥运冠军提供一份公务员工作,印度是养老金翻倍,蒙古国选手图布辛巴亚尔,电信公司免费向这位夺金英雄提供“9999-9999”电话号码。

这些奖励,或者如白俄罗斯一样抠门,或者如韩国、印度一样实惠,相差巨大。可共同点是,它们都...

阅读全文>>
2012年07月27日 18:05

双城记

《伦敦奥运日记》蒋方舟

 2012/7/25 DAY 1

 

  

    双城记   

 

  

     2008年9月,我到北京读大学,当时奥运会已经过去一个月,整个城市狂欢的氛围却还没有散去:从北京前所未有的湛蓝天空,到随处可见的标语和吉祥物,再到街头巷尾的报纸杂志的新闻宣传,无不显示出这座城市还沉浸在世界通过奥运看到中国崛起的盛世狂喜中。

    2012年,我到伦敦看奥运,还有两天奥运就要开幕,这座老城却仍然是一副稍安勿躁的派...

阅读全文>>
2012年03月15日 23:59

控诉理科男

控诉理科男

控诉理科男

   蒋方舟




 

      这事是真的。在某著名理工科大学教室的打水房里,一男一女在排队。女生忽然回头对男生说:我拧不开杯子了。男生说:哦,那我先打水吧。

     还是这所著名的理工科学校的BBS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热帖,叫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主贴是怀旧自己少不更事的青葱岁月: N年前某天我约了我刚表白没几天的mm一起出去吃宵夜,吃完宵夜又在校园里闲逛,然后送出了我的f...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7日 23:44

我那些苦难婊子的回忆录(二)

                    

                                      我那些苦难婊子的回忆录    

                                                      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 著   蒋方舟译

                         

 

                       二

 

   

    我在我父母留下的图书馆的残骸里写下这些回忆,书架因为蠹鱼日复一日的侵蚀将塌未塌。已说了太多,已做了太多,让我度过残生的,也许几本字典就可...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17日 23:34

我那些苦难婊子的回忆录

    

            我那些苦难婊子的回忆录

 

              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著            蒋方舟译

                  

 

   旅馆的女人警告老江口,他不能恶作剧,他不能把手指放在昏睡姑娘的口里,或者尝试其他类似的事情。——川端康成《睡美人》

                          

                               一

 

   那一年,我九十岁。我想送自己一件礼物——和一个未成年少女狂野一夜。...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14日 05:52

@张爱玲

@张爱玲


张爱玲你好:

那天又想到你,是和人谈起胡兰成。

      话头并不是从胡兰成而起,而是从一本叫做《在德黑兰读<洛丽塔>》的书开始。伊朗女学者阿扎西从海外归来,回到自己的祖国伊朗教授西方文学,她因为不愿意戴着面纱上课,辞掉了在德黑兰大学的教职,邀请了七名女学生,每周四到她家里贪婪地阅读英文经典。她为女孩子们选定的阅读教材有《一千零一夜》《洛丽塔》《了不起的盖茨比》等。

 这本书的主题,是讲在个人自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