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真正的恐惧,是被“国家”所魇住
蒋方舟 | 2012年12月24日
蒋方舟/文 站在诺贝尔文学奖演讲台上的莫言,不知道他是否有恐惧,恐惧的又是什么。 “对一位作家来说,真正的危险,与其说是来自实在的迫害,不如说他可能被硕大畸形的,或似乎趋于好转——却总是短暂的——国家面貌所催眠。”1987年,前苏联作家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时这样说。 布罗茨基出生于列宁格勒,早在青少年时期,他就给自己制定这样一个规则:不要降低自己的
我们的谎言是纯净的,不掺和一丝真相
蒋方舟 | 2012年09月24日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居住在世界上最不公平的谎言国度里,每天早上穿越过静卧的河流和贴满领袖肖像的墙,上学去。他坐在教室,打开课本,抬起头,定下心准备聆听一番胡言乱语。 很多年之后,这个小男孩被这个国家驱逐,在异乡写作,用笔写下对祖国的爱与憎恶,审判喂养自己长大的所有谎言。 这个小男孩可能是很多作家,他也是作家尤里·德鲁日尼科夫。 苏联作家德鲁日尼科夫从小就是一个叛逆者,在高中毕业的历史考试中,他因为“
奖励
蒋方舟 | 2012年07月28日
2012/7/27 DAY 3 蒋方舟 奥运会上,除了金牌和奖金,各国对于获得获奖运动员还有各种奇怪的的奖励:韩国运动员在奥运上获得奖牌可以免除兵役,白俄罗斯终身免费提供香肠,希腊、朝鲜等国为本国奥运冠军提供一份公务员工作,印度是养老金翻倍,蒙古国选手图布辛巴亚尔,电信公司免费向这位夺金英雄提供“9999-9999”电话号码。 这些奖励,或者如白俄罗斯一样抠门,或者如韩国、印度一样实惠,相差巨大。
双城记
蒋方舟 | 2012年07月27日
《伦敦奥运日记》蒋方舟 2012/7/25 DAY 1 双城记 2008年9月,我到北京读大学,当时奥运会已经过去一个月,整个城市狂欢的氛围却还没有散去:从北京前所未有的湛蓝天空,到随处可见的标语和吉祥物,再到街头巷尾的报纸杂志的新闻宣传,无不显示出这座城市还沉浸在世界通过奥运看到中国“崛起”的盛世狂喜中。 2012年,我到伦敦看奥运,还有两天奥运就要开幕,这座老城却仍然是一副稍安勿躁的派头。著名
控诉理科男
蒋方舟 | 2012年03月15日
控诉理科男 蒋方舟 这事是真的。在某著名理工科大学教室的打水房里,一男一女在排队。女生忽然回头对男生说:“我拧不开杯子了。”男生说:“哦,那我先打水吧。” 还是这所著名的理工科学校的BBS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热帖,叫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主贴是怀旧自己少不更事的青葱岁月:“ N年前某天我约了我刚表白没几天的mm一起出去吃宵夜,吃完宵夜又在校园里闲逛,然后送出了我的first kiss。逛到
我那些苦难婊子的回忆录(二)
蒋方舟 | 2012年02月17日
我那些苦难婊子的回忆录 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 著 蒋方舟译 二 我在我父母留下的图书馆的残骸里写下这些回忆,书架因为蠹鱼日复一日的侵蚀将塌未塌。已说了太多,已做了太多,让我度过残生的,也许几本字典就可以打发了。首先是贝尼托•皮瑞斯•加尔多的《旅行札记》的头两部。另外一本是《灵山》,它帮我理解我母亲因为肺炎而扭曲的情绪。 和我其他的家具不一样,也和我不一样,我写作的那张大桌子随着岁月流逝反而
我那些苦难婊子的回忆录
我那些苦难婊子的回忆录 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著 蒋方舟译 旅馆的女人警告老江口,他不能恶作剧,他不能把手指放在昏睡姑娘的口里,或者尝试其他类似的事情。——川端康成《睡美人》 一 那一年,我九十岁。我想送自己一件礼物——和一个未成年少女狂野一夜。我想到了一个妓院老板娘,罗莎•卡巴卡斯。一有新来的姑娘,她就会通知她的老主顾。我从没有屈从于她淫邪的诱惑,不过她并不相信我原则的坚定和道德的纯洁——
@张爱玲
蒋方舟 | 2012年01月13日
张爱玲你好: 那天又想到你,是和人谈起胡兰成。 话头并不是从胡兰成而起,而是从一本叫做《在德黑兰读<洛丽塔>》的书开始。伊朗女学者阿扎西从海外归来,回到自己的祖国伊朗教授西方文学,她因为不愿意戴着面纱上课,辞掉了在德黑兰大学的教职,邀请了七名女学生,每周四到她家里贪婪地阅读英文经典。她为女孩子们选定的阅读教材有《一千零一夜》《洛丽塔》《了不起的盖茨比》等。 这本书的主题,是讲在个人自由受到强烈桎梏
珍稀物质荷尔蒙
珍稀物质荷尔蒙 蒋方舟 许多年之后,我仍然记得自己荷尔蒙勃发的那个下午。 我还在上初中,不记得是十三岁还是十四岁,炎热的暑假我在电脑前写作,蝉在下午两点的热浪中竭力叫嚷,汗把我黏在椅子的竹坐垫上。 我写作的电脑不能上网,唯一在写作间歇的消遣和奖赏是能看个盗版DVD影碟。那天我看的是迈克尔·杰克逊的MV,屏幕上,已经变得雪白的迈克尔·杰克逊在古巴的一个街区舞蹈,数万棕黑皮肤的人跟他身后,鸣鼓狂欢。我
蒋方舟
312篇文章 2976天前更新
1989年出生,作家,《新周刊》杂志副主编。获“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
同居启示录
2016年心脏骤停的瞬间
如果爱是不平等,让我成为爱的更多的那个
万籁俱静的小岛之旅
作为读者的谦虚
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凯撒
玫瑰即玫瑰
抗敏感,不惶恐
不必言论的自由
新、更新、最新的女性